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先进装备中心 >
双福工业园:“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驱动”

创新,成就未来。

听上去似乎是一句口号。但是,在江津双福工业园,创新,正在由成就未来逐步化为现实发展的全新驱动。

2017年1月至11月,已实现工业总产值560.5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规上工业产值424.1亿元,同比增长25.5%。数据增长的背后,不再是“人海战术”、“金海战术”, 而是有效形成了“技术引领发展、发展带来效益”的良性循环,成为双福工业园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好佐证。

“小块头”有“大能量”

早在2006年,双福新区即被规划为了江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工业发展的聚集区,也是江津融入主城发展的“桥头堡”、“先行区”。在这里,大规模、高产量的企业扎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在这些“大块头”企业外,却有一些另类的企业:投资规模、生产规模看上去不那么大,所能产生的效益比重却相当惊人!

重庆津油纳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油纳米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企业——这家人数不足80人的公司2016年3月签约入驻双福工业园,主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触摸屏、纳米膜、3D模组、液晶显示屏、3D盖板等精密光学电子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GPS导航、工业控制、教育电子、家庭电器、医疗设备和安防等电子行业。仅旗下已经投入生产的液晶面板项目,第一年产值即预计可达到5亿元!

从投资规模上来说,津油纳米公司还只是一家规模以下企业。

数据显示,双福工业园电子信息类企业已有规上企业16家,2017年1月至11月产值已达到76.9亿元,在经济总量及增幅中,高科技已经占据日益重要地位。

正是依托创新带来的源动力,双福工业园的诸多企业都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业翘楚。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双福工业园另一主打产业——汽摩产业集群,也已形成以东风小康、潍柴汽车、润通动力、铁马汽车四大汽摩整车为龙头的产业集聚,聚合各类企业150余家,年产值达280亿元。

 
津油纳米的生产车间。记者 苏展
 
 
摄宽大的整车生产车间,工人却越来越少。记者 苏展 摄

“老牌子”用好新技术

2017年6月,一个好消息传出:由入驻双福工业园的东风小康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的“风光580”SUV汽车上市一年来,连续13个月实现月销上万台,全年累计销售突破20万台,成为搅动国内汽车市场的一个传奇。

2010年10月,第一辆小康微型汽车在双福基地下线至今,东风小康已经在江津走过了7年,成为江津工业中当之无愧的“老牌子”。

“老企业只要用好新技术,市场竞争力自然会上去。”东风小康产品研发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周林对此很有感触。作为一名资深的企业技术人员,他见证了企业生产线从“半自动”到“智能化”的转变。

“就以整车组装生产线为例,产线升级以前,需要70至80名工人在线上,升级后只需要5到10人进行质量把控即可。”周林介绍,由于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生产,同时有效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生产环节管理,整条生产线不仅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生产效率也有效提高,已基本实现平均每2分钟组装一台车的频率。

像这样类似的生产线,在双福基地内还有2条,截至2017年11月,东风小康汽车双福基地产值已达到141.7亿元,年产能已达到投资之初预计的30万台。

“西部硅谷小镇”可供游客体验的现场VR技术。记者 苏展 摄

涂胶机器人生产现场。通讯员 陈金晶 摄

背后有“故事”

无论是新型电子企业,还是老牌汽摩企业,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推动。双福工业园,则扮演起了营造环境的“背后推手”。

工业园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创业服务,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2017年5月9日上午9时,“重庆西部硅谷小镇”在双福工业园正式开园。

这家占地面积91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微巢空间、微巢学院、颐居草堂、智能硬件体验中心、企业加速器五个部分组成的创客空间,可以让优秀的创客得到全方位的服务,构建起双福工业园,甚至整个江津区创业创新生态圈。

目前,“小镇”已经入驻企业50余家,全部为科技、电子商务类企业。

而这只是双福工业园依托高校资源及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各类创新平台的其中一个个例。

2017年3月,“刘怀仁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重庆工程职业学校成立,4月,“蹇锡高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渝丰线缆揭牌成立。潍柴汽车工程研究院、中科若木智能纯电动汽车(重庆)孵化研发中心等大型企中心相继引进,西城科创中心正加快推进建设......

硬件环境不断优化,政策举措也全力跟上,针对科技创新,双福工业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用“实惠”鼓励企业:企业不同程度的专利开发,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补助。截至今年7月,双福工业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38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80件,全年预计专利补助将达到80万元。